比较法人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时需考虑的重要变量:代表人工成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5日
浏览量:5

个人企业的所有利润都归企业主所有,没有代表人工费这个概念。相反,法人可以将代表人工费作为成本来处理。因此,代表的工资会减少法人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代表人工费的金额通常不小,因此仅仅比较税率是不准确的。
特别是对于一人公司,代表人工费几乎就是全部人工费,也是法人的最大成本。各种福利,如劳动所得扣除、税额扣除、非应税津贴等,都集中在代表一人身上,因此当净利润规模不大时,节税效果会更加显著。
对于非上市的小型法人,利润大部分归代表所有。此时,提取收入的方式主要分为劳动所得、股息和退休所得。劳动所得可以作为法人成本处理,并享有各种扣除优惠。股息无法作为成本处理,超过每年2000万韩元的部分需要缴纳综合所得税,但与劳动所得不同,几乎没有扣除项目。退休所得可以作为成本处理,扣除率高,但有时间限制,不能随时使用。最终,小型法人剩余的资金大部分以劳动所得的形式提取是更合理的。
我们来比较一个年销售额20亿韩元、净利润1亿韩元的例子。
如果是个人企业,所得税为:100,000,000韩元 × 35% - 累进扣除15,440,000韩元 = 19,560,000韩元。加上地方所得税1,956,000韩元,总税额为21,516,000韩元。税后剩余金额为78,484,000韩元。
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是法人,将1亿韩元的净利润全部作为代表人工费处理,则不产生法人税。相反,计算代表的劳动所得税:总工资100,000,000韩元 - 劳动所得扣除14,750,000韩元,再乘以24%的税率,最后减去税额扣除5,220,000韩元,结果为15,240,000韩元。加上地方所得税1,524,000韩元,总税额为16,746,000韩元。最终,税后剩余金额为83,236,000韩元。如果再考虑子女扣除、保险费扣除、捐赠扣除、非应税伙食费或自驾车津贴等,税后金额还会进一步增加。
从这个比较可以看出,法人的优势不仅仅在于税率差异,而在于将经营所得转换为劳动所得所带来的扣除优惠。然而,劳动所得扣除和税额扣除都有上限,因此利润越大,节税效果越小。相反,当净利润在1亿韩元以下时,特别是对于一人公司,其效果最为显著。
如果经营所得也适用单独的扣除或减免,则必须对两种收入类型进行比较。最终,是否转换为法人,不是因为法人税率较低,而是要看劳动所得和经营所得哪种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