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税率更关键的,是你的“课税标准” —— 韩国个体户的报税逻辑全解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
浏览量:17

本文将以个人事业者为主要对象进行说明,也就是那些自己开店、接案的自由职业者、小商户、个体户等。这类人群通常每年都要进行综合所得税的申报,因此他们的税金是根据实际收入减去必要成本之后再扣除各类扣除项后才确定的,并不像领工资的人那样由公司代扣代缴。
整体的税金计算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将一整年的总收入减去与经营相关的必要费用,得到“所得金额”。例如,某人一年收入为5,000万韩元,但用于采购、租金、人工等必要支出为3,000万韩元,那么所得金额为2,000万韩元。这里的“必要费用”必须是与业务直接相关的支出,若是私人消费或无法证明用途的费用,则无法列为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韩国国税厅会根据行业种类、交易 구조等长期数据,制定出一个“所得率”(소득률)指导标准。简单来说,就是统计每个行业平均能留下多少利润作为参考。例如,零售业通常被认为约有10%的所得率,也就是说,卖出100韩元的商品,大约有10韩元会成为利润。如果申报的所得金额远低于这个标准,虽然不一定违法,但可能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甚至在稽查时需要进一步解释。
第二步是在所得金额的基础上,再减去各种扣除额,例如基本扣除、配偶与抚养亲属的扣除、健康保险费、退休金支出等,最终得出“课税标准”。这一步骤在税务申报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你会落在哪一个税率区间。
第三步是根据课税标准所处的区间,乘以相应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在韩国,综合所得税采取超额累进税率的方式,也就是说,收入越高,适用的边际税率也越高。
例如,若课税标准在1,400万韩元以下,适用6%的税率;超过1,400万韩元但不超过5,000万韩元的部分,超出1,400万的部分适用15%的税率;而若课税标准超过5,000万韩元但不超过8,800万韩元,则超出5,000万部分适用24%的税率;继续往上,超过8,800万韩元但在1亿5千万韩元以下的区间,则适用35%的边际税率。也就是说,课税标准越往上爬,每超出一个区间,新增部分就适用更高的税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税率并非简单套用在全部收入上,而是每一个区间分别计算。例如,一个人的课税标准为9,000万韩元,那么前1,400万适用6%,接下来的3,600万适用15%,再之后的3,800万适用24%,而最后的200万则适用35%。因此,即便多赚了一点钱,也可能使整体税负明显增加,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
最后一步,是从上述计算出的应纳税额中,再减去可适用的税额抵免或减免,例如创业初期减免、小企业税额扣除、已预缴的税款等,最终得出需要缴纳的实际税额。也就是说,税率并不是计算过程的终点,而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真正决定税负高低的,是前面的结构与安排。
因此,真正理解税收结构的人通常不会先问“税率多少”,而是会关注“如何计算课税标准”,“我有哪些可以扣除的费用”,以及“如何合规合理地降低应税所得”。在税务实务中,税率是一个既定数字,但课税标准是可以根据你的经营状况、支出结构、家庭构成等进行优化调整的变量。
简而言之,税率固然重要,但比税率更关键的是:到底是对什么金额征税。能否正确计算出课税标准,合理认列必要费用,及时利用各类扣除项,才是真正影响你最终缴多少税的核心。